──結伴同行也很好,一個人也可以隨時出發。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少一點的行程,也很好

初老症狀第五十一條:出國旅行,不喜歡行程太緊湊。

那天打開WORD檔,開始計畫11月的京都行。

我打算過這樣的每日生活:
六點起床七點半出門下午回家休息傍晚散步或騎腳踏車晚上煮菜看日劇



第一天:雖然是早班機,但中午才會到,搭車到住宿的地點都已經三四點了,一大早就起床搭飛機想必很累,Check-in 後就到附近的超市購物好了,不要跑太遠。
第二天:高雄,神護寺。(京都北部有個景點叫高雄。)
第三天:大原,三千院。
(本來是7月的計畫,這次補上)
第四天:嵐山,搭小火車。
(也本來是7月的計畫,我在夏天去過嵐山,但沒有搭過嵯峨野小火車 。)

2004年,大學畢業的夏天,嵐山渡月橋。
記得上次好像只待一個下午,而且下雨天逛得很不盡興,時隔七年,是該再去一次了。
第五天:雖然是晚上的飛機,但最慢兩三點就要準備前往機場了。大概半夜12點才會到家,隔天就要上班想必很累,早上就騎腳踏車四處亂晃好了,也不要跑太遠。

視情況加入東福寺賞楓以及清水寺賞夜楓的行程。
東福寺是賞楓名所。我在冬天去過東福寺,十分冷清,逛完整個寺廟總共遇不到十個人,聽說賞楓季時完全不一樣,人會多到滿出來;「賞夜楓」則是京都秋天特別的體驗,京都的某些寺廟只有在這個季節會在晚間開放,在豔紅的楓葉上打上燈光,那畫面光用想像的就覺得 beauuuuuutiful 
2007年春節,冬天很冷清的東福寺。
照片裡那是楓樹嗎?我有機會看到整片楓紅嗎?
(應該是沒機會,今年紅很慢)。
這樣的行程,即使是扶老攜幼也很OK,一天一景點,空閒的時間很多。

接下來不知道要幹嘛?那就隨便亂逛吧,京都耶,哪裡都很美。
累了不想繼續行程了?那就回家煮飯看電視吧。

以前行程很愛排很多,因為時間有限,哪裡都想去,哪裡都不想錯過。
但是,感覺每天都在賽跑。自己規定自己幾點必須出門,少睡一點也無所謂,很怕行程走不完(都討厭跟團了還要這樣自己逼自己不知道是在幹嘛)。每一天我都有個終點必須要抵達,我就像一個馬拉松選手一樣,到達終點前我都要一直奔跑。

但這次的行程,每天就只有開始,中間有很多空白,沒有所謂的終點。

最近的旅行,想要開始使用「減法」,盡量避免「會讓我累著」的活動。

像是10月中去長灘島,有一天的行程是要去 Island Hopping,大家租一艘船出海去浮潛、釣魚。
早上八點要出發,所以七點吃早餐,六點半就要起床。
而我雖然喜歡「海邊活動」,但非常恨「海上活動」(香蕉船這類的東西,我真的不是含蓄的「不喜歡」而已,很明確地就是「恨」),加上我很容易暈船,所以我們一行人,十個人有九個人都去了,留下我一個人在房間睡到自然醒。

醒來後,我緩慢地刷牙洗臉。
梳洗後,我緩慢地下樓吃早餐。
吃飽後,我緩慢地塗好防曬乳液。
塗好後,我緩慢地走到沙灘的另一端。
走完後,我緩慢地走回沙灘的這一端。
散步後,我緩慢地逛了海灘旁的攤販與小店。
最後,我買了一瓶 Mango Shake 與幾塊手工皂,回到民宿。

因為我「放棄」了一個行程,所以我的旅程多了一個縫隙。
在這個縫隙裡,我什麼事也沒做,就只是走過去再走回來而已。

長灘島的白沙灘。我旅途中的「縫隙」。
最近有一本在台灣日本兩地都熱賣的書,書名叫做「斷捨離」,書中所講述的就是這種「減法」的概念。

「斷」,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捨」,是捨去多餘的廢物
「離」,是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你不一定要去看/去買這本書,只要知道這個概念就好了。尤其當你只是想要一趟放鬆/放空的旅行,而你不太知道要排什麼樣的行程,還剛好跟又青姊一樣開始有初老症狀時......

那就把這個概念放進你的行程裡吧。

一定要記住,
決定好你旅程中的 "want to"ex. 你「想要」去哪裡)
不要給自己太多的 "have to"ex. 你「應該」要去、因為「大家」都有去、所以「一定」要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