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伴同行也很好,一個人也可以隨時出發。

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我在國外,愛躲台灣人

在清邁的除夕夜,我和旅伴 Maki(台灣人)以及涵溪(北京人)一起吃年夜飯,聊到「中國人不幫中國人」這件事。


說是「旅伴」,其實只是「旅途上偶然相伴」。我和 Maki 在台灣有先見過面,但我們在不同日前往泰國、住不同地方、不同日離開清邁;涵溪是 Maki 室友的朋友,住在 couchsurfing 找來的沙發客家中。(沙發客主人是個在清邁工作的美國人,每天都帶不同的泰妹回家 "have fun",她竟也不以為意,她說反正她擁有完全私人的空間,大家不互相打擾就好。)

菜上桌前,涵溪講了一通長長的電話。
結束通話之後,她對著話筒說:「這個人,真是極品。」

我不確定「極品」二字在大陸是不是和「杯具」或「餐具」一樣,有著相似音的延伸意義。所以,我問她發生了什麼事。

她說,有個在國內見過面的同胞去曼谷玩,是一對情侶。第一天抵達飯店後,就覺得預訂的這家飯店實在是爛透了,想跟訂房網站 Agoda 要求退費,但當時因為是過年期間,中文客服全部都休假中,因而投訴無門。他們只好打電話給在國內只見過一次面的涵溪,請她用英文和 Agoda 溝通。

這對情侶的英文不好(英文不好不可恥,明知用得到還不學就無恥),在這種情況下卻有著一顆勇闖天涯的心,我實在沒辦法稱之為勇敢。涵溪遠在清邁,就為了這兩個傢伙覺得飯店太爛,一開始幫他們跟櫃檯抱怨廁所裡沒有衛生紙,後來一直幫他們狂打長途電話跟 Agoda 協調堅持要退費。後來 Agoda 終於答應退費了,他們繼續纏住涵溪,請她幫忙找一家好一點的飯店(人都到曼谷了是不會自己去找嗎?)

之後的事又更離譜了,人家都幫他們找好了飯店,兩人抵達新的飯店 Check-in,幾乎都是她拿著電話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在指揮,連「早餐要去哪裡吃」、「餐券怎麼使用」這種小事,小情侶都是拿著電話問她,而不是問近在眼前、櫃檯後方的服務人員。

我問,「他們怎麼不乾脆跟團就好?」
她說,「他們比較想要自助旅行。

哇!
哇哇哇!
哇哇哇哇哇!

這根本不是自助旅行,這是神助旅行。
你何必帶手機,你應該要帶阿拉丁神燈!

我脾氣很差,我聽了這故事後就直接破口大罵,說你為什麼要幫這種人呢?

北京女孩也無奈,但只嘆了口氣說:「你不幫他們,他們回去就會在論壇上po文,說『中國人不幫中國人啊』。」

中國人為什麼一定要幫中國人?這句話到底是誰說的?

我也聽說過有一句話叫做「中國是禮儀之邦」啊,可是我在上海搭地鐵時,哪個人不是踩著別人的屍體前進呢?



計畫清邁行程時,我考慮去玩 Jungle Flight(一種在叢林裡當泰山飛來飛去的活動),因為覺得一個人參加這種刺激的活動,也不太敢放膽尖叫實在是有點 sad,於是思索著是否該入住台灣人開的民宿,先去當地認識一些台灣人再說。

但是因為之前入住國外「台灣人民宿」的經驗都不太好,於是我再三猶疑。

這些「不太好」的經驗我都沒寫過,因為是「台灣人」,寫出來多不好意思。所以你可能也經歷過,很多在國外台灣人所經營的民宿在網路上給人的感覺都很不賴,但自己實際去住了卻覺得很一般;因為,就是有太多我這種的卒仔在忍氣吞聲啊。

尤其,台灣人嘛,修圖、做網頁以及網路行銷的功力都超強,大家又很吃「部落格推薦」這一套,再加上看到「在國外也能說中文」這一點,土不親人親,心裡馬上一路按燈按到25分,不趕快按下「立刻買」簡直對不起天地良心。

據我觀察,或許這些「台灣人民宿」剛開始經營時,他們的品質是真的不錯,但到後來都會漸漸走下坡。

原因是,「台灣人」並不是好接待的民族。

有一次去日本,我就是住進所謂的「台灣人民宿」。說好是入住「雙人雅房」的,但由於春節期間住客爆量,當晚我的房間硬是被擠進四個人。

老闆娘用「都是台灣人,大家體諒一下嘛!」的語氣,對我說了聲不好意思。

但也沒有少收我一毛錢。

其中一戶住客是個超級大家庭,一行人約莫有十多個人入住。整個家族出入時總是鬧哄哄的,完全把這個民宿當作自己家來使用(人家跟你說「當自己家」,這叫做客套,事實上這真的就是「別人家」)。洗澡的時候,某個人洗完後,他會先把浴室霸佔住,大聲呼喊他家人的名字,讓下一個家族成員接連著去洗,即使別的住客已經拿著盥洗用具在外面等了。

民宿裡還有很多其他住客,包括我。不過他們沒在 care

這個阿達家族中的其中一個太太,有一天突然不客氣地要求老闆娘說:

「今天是過年耶,怎麼沒有炸年糕給客人吃呢?」

當晚,老闆娘就炸了一大盤年糕端出來。
然後,那位太太只吃了一口就不吃了。

她在老闆娘面前嫌棄地說:「妳這年糕,難吃死了!」

(此時我真的很想在她臉上寫一個「賤」字。)

這戶大家庭好像在經營跑單幫的生意,在當地批了好多貨。每天都帶回幾大箱的物品,目測大概要一箱貨櫃才能帶得回去。這些箱子塞滿了民宿的每個走道,一樓本來有個榻榻米是住客的交誼區,他們卻把那裡變成了集貨區。

患太后病的這位太太還繼續指使著老闆娘,例如隔天要開車帶他們去哪裡批貨啊,或是幾點要去那裡接他們...

老闆娘都客氣地說:「好」。

過兩天,我遇到老闆娘,跟她寒暄了幾句。她看起來很累,態度顯得比之前冷淡不少,問她什麼問題,回答的內容都很敷衍。

我說:「請問,網路上好像說有提供免費的腳踏車?」
得到的回覆是:「現在沒有了。被住客騎壞了。」

這是一家在網路上被稱為「老闆娘態度親切,住宿便宜,環境好,睡眠品質好,台灣人住客都很好相處,老闆娘會熱情地告訴你哪裡東西便宜、哪裡好玩,超級大推薦!」的民宿。

後來我仍嘗試過一兩次「台灣人民宿」,都是被網路上的一片好評沖昏了理智,結果往往都沒什麼好下場。像是遇到網頁明明說有提供電腦網路(所以我才沒帶電腦),到了那邊之後才說「那是舊照片了,早就已經被弄壞了」;本來說有提供暖氣(所以我帶短袖睡衣),到了那邊才說「曾經被房客亂調整而釀成兩次火災,現在沒有提供了。」

假使,今天我是一個到「台灣朋友家」作客的人,以上這些事情我當然都無所謂。

但如果我是付錢的人,你是主人,我不認為因為你是台灣人,我也是台灣人,我就要忍受這些不實的環境描述。
而如果你是入住的人,他是主人,我也不認為因為你是台灣人,他也是台灣人,他就要忍受你把他當狗一般地對待。



我們這三個人,都有個特點,就是覺得「旅行時,一個人也很好」。
而且,我們都害怕在國外遇到「成群結隊」的華人。
想去一個地方,那是因為我們自己想去,絕不是「大家都要去,那我也要一起去」。

走在國外的街上時,也許是我的眼神總是很淡定,常常會有人來向我問路;即使是在歐洲,我很明顯就是個觀光客,連老外都會來跟我問路。(但事實上我常常也是在迷路ing,只是我太會裝鎮定了。)

如果說上述的中國小情侶在人肉市場是PRIME等級的話,我旅途中也遇過不少CHOICE等級的角色。

例如,在民宿的餐廳吃早餐時,隔壁的歐巴桑不客氣地跟我說:
「ㄟ,你幫我跟他說,我要吃炒蛋!」

例如,我在SPA店裡的前台等待,大聲談笑的女孩們興奮地拿著旅遊書,一邊指著書的內容一邊跟我說:
「ㄟ,你英文很好?幫我跟櫃檯借電話,然後預約這家餐廳!」

例如,走在路上,迎面而來的小團體突然擋住我去路跟我說:
「ㄟ,你說中文的吧?你知道這個怎麼去嗎?可以帶我們去嗎?」

ㄟ!
人生最北送的就是這個「ㄟ」!
太太先生小姐們,我根本就不認識你ㄟ!

PS. 旅途上當然也曾遇到很多熱情溫暖的台灣人,尤其是當你經歷過沒禮貌的人的對待之後,就會深深感受到台灣人之中,還是有很多天使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